「我們相信兩件事情──商業可以是正向的力量;以及,一定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對自己跟環境更好。」專訪綠藤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廖怡雯時,她眼神發亮,一口氣說出一長串的話,讓人來差點不及紀錄下來。
第一個相信,讓綠藤生機走了 14 個年頭;第二個相信,讓「綠色生活 21 天」延續了 9 年。
綠藤生機是一家追求成分無毒、透明標示的「純淨保養」美妝業者,也是台灣首間獲得 B 型企業認證的美妝品牌。但這家公司更值得讓人激賞的,毋寧是九年來持續舉辦「綠色生活 21 天」。
30 萬個綠行動、近 500 家企業響應
累計超過 30 萬個綠行動、近 500 家企業共同響應,「綠色生活 21 天」是由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與綠藤生機共同發起,B 型企業協會於 2020 年加入,為響應地球日Earth Day(4 月 22 日)而舉辦的環保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開心、輕鬆地,稍微改變一下,就可以讓環境改變一點。」廖怡雯說,當時倡議這項行動的初心,就是希望回到人的身上,藉由群眾的行動來發出更大的環境影響力。
綠色生活有多簡單?每天放下手機三分鐘,把時間留給自己與環境,就是綠色生活。
聚焦數位排毒 重啟生態共感
廖怡雯表示,今年「綠色生活21天」就是以「每天數位排毒三分鐘」為核心行動,鼓勵民眾練習暫時關閉螢幕、降低資訊干擾,重新關注身體感受與環境變化。
根據 Greenspector 所公布的方法學與數據進行計算,假設每位參與者將原先使用手機瀏覽 Facebook 的時間改為實踐綠行動,並不使用手機,則每分鐘減少 0.63 克二氧化碳當量(gEqCO2/min)。(*樹木之吸碳量數據,係基於水土保持樹種固碳能力與儲碳潛力計算資料庫數據,取九芎、茄苳及白匏子三種樹種平均做計算。)
在今年的活動中,有破萬人次(11,559)一起參與這一項簡單的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練習,一起斷網了85,811 分鐘,相當於 761 棵樹 21 天的減碳量。
原來,綠色生活可以這麼簡單。但為什麼是21天呢?答案是—根據行為心理學家卡爾˙雷須利(Karl Lashley)的研究,讓一個想法、或行動變成習慣,需要 21 天的時間。
「綠色生活 21 天」為此成立了一個官網,只要按下「立即開始」,官網上就有21天的行動指南,引導參與者每天練習數位排毒,同時打開感官,建立與環境的生態共感(Ecological Empathy)。
例如,第1天只需花 3 秒鐘和手機一起開啟「專注模式」,完成即可在相對應的欄位上按「+ 1」。第2天練習一次鯨豚式呼吸法,慢慢深呼吸,完成就可再按一次「+ 1」。第3天擁抱身邊的一棵樹,抽空走到身邊最近的樹旁,給她一個擁抱:謝謝她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也感謝她滋養著以樹為家的植物、動物,豐富生態系。
向一棵樹說謝謝 人人都愛大自然
「9 年來我們事後問卷調查發現,向一棵樹說謝謝,竟然是參與者最喜愛的一項活動之一。」廖怡雯笑著說。
這顯示人性都愛大自然,也感謝大自然,只是在忙碌的都會生活中,我們漸漸遺忘這項天性,而綠色生活21天正是透過21項「簡單、易行、可持續」的行動,引導更多人在生活中回歸愛好大自然的本性。
此外,廖怡雯指出,「綠色生活 21 天」活動網頁將綠藤生機和其他共同主辦 Logo 放在最底部,反而希望幫助更多共襄盛舉的企業單位曝光,讓人們可以認識這些響應夥伴的永續理念與綠色行動。
21天綠色嘉年華 橫跨全台的綠色行動
2021年起,這項活動更延伸出「21天綠色嘉年華」盛宴,廣納更多響應綠色理念的企業夥伴,一起在每年世界地球日前21天,開心展開一場橫跨全台的綠色嘉年華,讓消費者能夠過這個永續平台,認識更多台灣企業所展現的綠色設計、產品與服務的行動力。
你今天綠色了嗎?如果還沒有,就請放下手機三分鐘,走到戶外看看樹葉在陽光下的輕擺、鳥兒在窗邊的停留,讓生活養成欣賞、擁抱與愛護自然的好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