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舞真的可以救地球 保護藍碳刻不容緩
在海床隨波搖曳、看似柔弱的海草,吸碳能力其實異常強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竟然是熱帶雨林的 35 倍,而且主要以蔗糖形式儲存於根際層,近來科學家在全球各大洋海草床下發現了大量的蔗糖,含糖量相當 320 億罐可樂。但隨著人類活動及海岸發展等污染,海草床正逐漸消失,有可能原本儲存於根際層的碳,又回歸到大氣中。
我國的海洋保育署近年針對具有強大「碳匯」功能的海草床、紅樹林、鹽沼及珊瑚礁等海洋生態系,進行相關監測調查、保育及復育行動,以期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
|改善海域棲地環境
海保署自108年度起陸續盤點我國沿海重要碳匯生態系(紅樹林、海草床及鹽沼)分布地點與面積。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預計今(111)年將完成此三大生態系統碳匯量評估,亦同步展開澎湖地區海草移植試驗,期藉由海草復育改善海域棲地環境,增加海洋碳匯量貢獻。
在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的威脅下,海洋固碳的重要性受到重視,其中紅樹林、海草床、鹽沼等沿岸生態系統更蘊藏著龐大的碳封存潛力。根據海保署108年以來的調查,我國紅樹林面積約680.7公頃、海草床約25.3公頃,鹽沼則約187.39公頃,藉由持續調查此三大生態系統碳吸收與儲存量,及土壤溫室氣體排放量等,今(111)年底將可初步瞭解臺灣紅樹林、海草床及鹽沼碳匯量,以利淨零排碳目標路徑規劃。
| 生物多樣性重要角色
海草床具有調節海洋環境的重要角色,可淨化海水、為海洋生物提供藏身之地,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海洋棲地環境,甚至能幫忙捕捉塑膠微粒,也對沿岸社會經濟穩定相當重要。
海保署今(111)年度起於澎湖池西灣海域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合作,針對去(110)年已栽植復育的珊瑚礁體周邊,適合海草生長的沙質海域,持續監測生態變化情形,若是生長狀況良好,將擴大海草復育面積。
海草床雖然只占海洋面積的 0.2%,卻占了海洋年總儲碳量10%,擁有巨大的碳匯潛力,保護海洋,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