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未來

14.保育海洋生態淨零生活淨零碳排 Net Zero

自備飲料杯 落實淨零綠生活

7/6/2022

  • 責任編輯 吳谿山

 01  

人類經常食用的海鮮內
都驗出塑膠微粒


近年來由於海洋塑膠垃圾問題嚴重,海洋生物,包含人類經常食用的海鮮體內,都驗出塑膠微粒,讓減塑成為國際亟欲解決的議題。
來自 10 個國家、15  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 36 個全球垃圾污染資料庫中的 1200 萬個資料點,發現傾倒在全世界海洋的垃圾中有 80% 是塑膠。

 

 02 

海水成了塑膠湯


他們分析了 112 種垃圾類別,發現 75% 的海洋垃圾來自 10 種塑膠產品。其中半數都是這四種物品:一次性塑膠袋、食品容器、包裝紙寶特瓶。

環保署調查,全台每年使用四十億個一次性飲料杯,產生大量廢棄物,對環境、海洋生物都造成負面影響。環保署因此修法,自今年七月一日起,飲料店、速食店、便利商店、超級市場等四大業者,要提供自備杯五元以上優惠,希望運用這樣讓修費者有感的折扣,吸引民眾響應。

 03 

三元沒誘因 五元才有感


原本民國 100 年環保署就規定,消費者自備杯,要提供一元到三元優惠,因誘因不足,施行以來自備比率僅 6%。此次修法,環保署先參考民調,將優惠提高到五元才具誘因,估計約有兩成至三成民眾響應,台灣每年可減少五點八億個飲料杯,減少七千公噸垃圾,不僅減少環境負荷,也達到減碳成效。

政府蒐集民意,推出優惠方案,有助民眾響應環保,更能達到政策目標。

 04 

全台兩萬家業者齊響應

除了民眾響應,更需要全台兩萬家業者共同配合。目前已有知名超商與咖啡連鎖店響應,祭出高於五元的優惠,能帶動更多民眾自帶環保杯。

然而,仍有消費者擔心會有業者變相漲價,不願吸收額外優惠支出,政府必須持續與業者溝通,注意是否轉嫁成本、提高售價,以防止政策成效打折。

自備飲料杯,少用一次性飲料杯,不只能實現環保減碳,減少海洋污染,也能促進循環經濟,齊步往淨零的大目標前進,不來一起響應嗎?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