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未來

能源效率

大暑大暑,全台火燒蕃薯

8/3/2022

  • 作者 曾以諾
  • 圖片來源 canva

2022 年 7 月 23 日,正值農曆 24 節氣中,天氣最熱、暑氣最盛的「大暑」。全台各地陸續飆出 40 度的高溫。氣象局預報中心前主任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受「熱帶大陸氣團」乾熱空氣影響,從 22 至 25 日都將持續這樣「晴朗酷熱」的氣候。

而從 7 月 20 到 22 日之間,全台用電尖峰負載連續三天突破了 4000 萬瓩大關。22 日全台最高溫甚至飆升到 41 度,用電量來到 4074.8萬瓩,打破史上用電量紀錄。

台電指出,用電炎熱氣候、產業景氣持續暢旺是用電量攀升的主因。跟前一天的用電尖峰時刻做比較顯示,因為氣候持續炎熱,防疫及暑假期間民眾居家增加空調用電等因素,光是低壓用戶用電就增加了約 66.1 萬瓩,佔 7 月 22 日用電增量的大宗。

「類熱浪」也在大暑前正式來襲,7 月 21 日花蓮玉里、卓溪分別出現  40.7 度、40.3 度高溫,雙雙打破紀錄。氣象局也針對大台北、宜蘭和花蓮發布紅色高溫燈號(代表氣溫達攝氏 38 度以上,且持續 3 天以上),以往都是等到實際氣溫超過38度且持續 2~3 天才發布,這次罕見地提早預警,顯示未來高溫需特別注意。

而如果在大台北都會中心地區,要打開冷氣時,溫度可能顯示室內溫度在 40 度甚至更高,您也不用覺得意外。在世界上許多大城市,如日本東京、中國上海等,市區氣溫往往比郊區或農田高出攝氏5度以上,這就是所謂的「都市熱島效應」。

造成這個現象是因為在都會區散佈著許多使用電力(譬如冷氣)或石化燃料的人工熱源,而且密集的建築物又大量採用蓄熱量高與吸熱表面積大的材料,例如混凝土、鋼骨和玻璃帷幕等,使得都市地區溫度上升。

其次,因為都市地區綠地稀少,原本植物葉面在水汽蒸發過程,會使得地表及接近地面的大氣能夠以冷卻降溫,但是當森林被砍伐,被都市建築物或道路取代之後,這樣的冷卻降溫的效果就會大輻降低,使得都市地區溫度上升高於鄰近郊區。

高溫化的市區在周圍低溫郊區的襯托之下,有如一座發熱的島嶼,所以在氣象學上,被稱為「都市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

走在日頭赤炎炎的街上,發現大家會站在樹蔭下等紅綠燈,這除了遮陽外,應該也是人類的本能去尋求自然的降溫來源吧!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