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未來

4.優質教育15.保育陸域生態淨零生活

孩子們的菜園農場

7/22/2022

  • 作者 鄭曉蕾

如果,您問孩子:「餐盤上的食物從哪裡來?」他們的回答會是什麼呢?他們也許會說來自商店。

如何帶領孩子親近大自然、親近生養我們的土地?

在荷蘭,學校的菜園計畫已經有百年的歷史。荷蘭紀錄片導演馬克弗克克(Mark Verkerk)花了一年的時間,追蹤阿姆斯特丹地區五個班級的菜園計畫,在這部影片中,您將看到老師帶領著學生從播種、栽培、收割到烹飪,了解並體驗生命週期。


故事開始在冰天雪地的荒地,鏡頭聚焦在阿姆斯特丹地區的菜園農場。春天一到,這 13 個菜園農場將迎來數千名來自不同學校的六年級和七年級生,展開為期一年的菜園農場探險。

圍坐在室內帳篷的孩子們,圍成圓圈聽著老師講解,雖然當下仍舊寒冷,但是到了三四月,天氣變暖,就可以開始耕種。園丁老師邊繞圈邊說,「......像我這樣走一圈,表示一年;在自然界,一圈稱為一個循環。」鏡頭交織著不同菜園中的老師,用各自的方式引領學童們了解大自然。

百年食農教育

荷蘭的食農教育有百年的歷史,原因是在 1920 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很多地區都非常貧困,為了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許多學校開始了菜園計畫,讓學生也可以為盤中的食物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阿姆斯特丹和其他城市,每個孩子都能到菜園耕種,除了生產糧食之外,當時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孩子學習種菜,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如今,學校菜園,已經是數萬名荷蘭兒童熟悉的地方。

時間來到 2020 年,天氣漸漸變暖,春天終於到來。三月份為孩子準備菜園,挖土犁田,測量劃分土地,要讓每個小孩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方菜園。他們每個人帶著自己設計寫著名字的木牌,來到自己的「地盤」,老師教他們大力踩土走路,用腳畫出每一畖菜地之間的走道;用手把泥土弄鬆,鋪平;灑苗種,然後每個小孩提著大桶的有機廢棄物堆肥, 鋪到自己的小菜園。片中紀錄了城市小孩最真實的反應,怕蟲子,不想提重物等等。接著,開始播種,園丁老師傳授各種訣竅。在這些過程中,在老師們的帶領下,是帶著遊戲性質的學習,儘管雙手跟鞋子髒了,卻有收穫滿滿的快樂。

菜園=遊樂場

本片記錄了許多種菜過程中的趣味小故事,譬如在菜園收成馬鈴薯時發現鴨蛋,為了搞清楚這是從何而來,安裝了監視器,讓孩子們了解菜園其實還是許多動物的活動場域,而更發現有狐狸夜間來造訪。鴨蛋可能是牠藏起來卻忘記地方而躲過一劫。「生物多樣性」這樣遙遠的名詞就走進生活!

還有荷蘭國立博物館附屬餐廳的廚師來帶領孩子如何用菜園現成的食材來做水波蛋沙拉(從菜園旁雞舍收集的雞蛋),讓小朋友們直呼好吃。

但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天菜園裡面出現水蛇的蹤跡,嚇得小孩們四處躲避、大聲喊叫。這時,都市生態學老師迅速地把蛇抓起來,纏繞在手上,教孩子們仔細觀察牠在頭部後面橘黃色的斑,說明牠另一個名字「環頸蛇」的由來;讓大家觸摸蛇的表皮,問學童們的感覺,觸感是滑?是軟還是硬?了解了蛇身上的鱗片。更進一步,讓大家看水蛇腹部的黑點,他解釋每一條水蛇的黑點就好像人類的指紋,都不相同。從孩子們的眼裡可以看到他們從害怕,轉變成願意去親近和了解。(但,小編腦海中卻歪樓了,只想著如果在台灣的校園農場中發現了蛇,應該第一時間就被打死了吧。)

真食新世代

影片隨著植物和大自然的節奏進行。老師們教導孩子辨識植物和採收。導演讓攝影機跟著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看他們會怎麼處理各自菜園中種植採收的蔬菜?家人的反應如何?同樣的食材又會產出什麼不同的料理?多元文化也在此充分展現。

而最後的大收成,則是集合大家各自的收穫,在大人的協助下烹煮成豐富多樣的菜餚,讓所有參與的學童,真正享受到豐收的快樂與成果。

孩子們回家了,名牌拔掉了,最後的收成也結束了。菜園將慢慢重歸自然,當所有蔬菜收割之後,菜園農場要等半年之後才能再次耕種。機器推土將枝葉翻倒土中,土壤進入休息期,一個循環劃下句點。

濃縮成 60 分鐘的紀錄片,將嚴肅的「食農教育」主題,變化成精彩輕鬆的生活畫面,讓人不知不覺中地學習,而也看到鏡頭下的學童對大自然的認識和熱愛的增長。

2022 年 4 月 19 日,《食農教育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賦予食農教育正式的法源依據和預算。希望透過食農教育作為農業發展的根基,培養國人認識食物、農業、土地乃至環境。從 2015 年開始由社會團體推動立法,將以六大目標「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地產地消永續農業」為核心,除了農委會,教育部、文化部、原民會等多個部會都將共同參與執行。日本、美國、英國、義大利,以及泰國等都按著自己的風土歷史展開各自的食農教育規劃,台灣也有許多優良的在地實踐案例。在立法後,我們期待能夠看到更多如本片的在地視覺饗宴和經驗分享。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