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未來

13.氣候行動14.保育海洋生態15.保育陸域生態

搶救地球

7/7/2022

  • 作者 Hope Forest
  •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由法國名導演盧貝松及名製片人丹尼斯卡羅特擔任監製,《搶救地球》(Home)於 2009 年世界環境日( 6 月 5 日)在 181 個國家同步發行,包括電影院上映、 DVD 發行,及 YouTube 上載,打破了歷史上電影發行量的世界紀錄。


「請聽我說,你,跟我一樣,是智人( Homo Sapiens ),一個有智慧的人,生命是宇宙的奇蹟,出現於約四十億年前,而我們人類只有二十萬年歷史。但是我們卻破壞了地球生命賴以生存的平衡。請細聽這個不尋常的故事,你的故事,然後決定你應該做什麼……」,這部紀錄片,一開始就是將觀眾鎖定為「全人類」,顯示我們與地球,以及所有動植物間的微妙聯繫。就像電影英文海報上所說的:「On June 5th, We All Have a Date with the Planet!」

不同的語言版本,也邀請了不同的旁白述說者,通常是具有高知名度的演員,例如英文與德語版本是榮獲多項影劇幾項提名的葛倫·克蘿絲( Glenn Close ),西班牙語版本是莎瑪·海耶克( Salma Hayek ),而中文版本則由周迅擔綱。

這部影片,可能大家熟悉的是監製盧貝松(黑寡婦史嘉蕾·喬韓森主演的《露西》導演及監製),甚至當年宣傳時片名也冠名《盧貝松之搶救地球》。但是其導演和攝製過程也很值得大家多做了解。

 零碳紀錄片 
 

本片由法國著名的記者兼攝影師楊·亞祖-貝童 ( Yann Arthus-Bertrand )執導,他在 1991 年成立了航空圖片社( Altitude Agency ),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專門在航空攝影影像方面的影像庫,儲存了超過 50 萬張來自超過 100 國,由超過 100 位攝影師拍攝的影像。

1994 年貝童進行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贊助的一個地球狀態深入研究行動。過程中,他在直升機或熱汽球上拍攝了許多美麗的地球地景,後來選輯出版攝影集《從空中看地球》( La Terre vue du ciel ),銷售超過 300 萬本,並且被翻譯成 24 種語言;在全世界 110 個城市進行巡迴影像展覽,據估計共有 1.2 億人觀展。 2008 年也發行了 DVD 。

 


2007 年 4 月,貝童開始本片攝製,他和一名攝影師、一位攝影技師和一位飛行員駕駛一架小型直升機飛越 55 個國家,歷時 18 個月完成拍攝。他拍該影片是意圖表示地球現在的狀態,以及人類所面臨的挑戰。

該影片拍攝時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則透過他在 2005 年成立的國際環境保護組織 GoodPlanet ,當中執行的 Action Carbone 計畫來抵銷。之後,該計畫則聚焦在資助再生能源發展、能源效率提升和再造林來降低人類對氣候的影響。

而透過法國跨國集團 Kering 資助和電影發行商 Europa 贊助,得以免費發行上映。在其官網及 YouTube 上可以看到 90 分鐘剪輯版,以及 120 分鐘完整版。

 


▲ 《搶救地球》(Home,2009)。

在紀錄片的前 15 分鐘的,以空拍角度展示科學研究中地球生命的起源,火山溫泉邊緣生長的單細胞藻類,並展示藻類在光合作用演化過程的重要角色,而今天所有植物都來源於這種單細胞生命形式。

 和地球來個約會 


影片接著帶出人類的農業發展對地球所帶來的影響,石油所引發的能源、工業和城市的發展,以及前所未有的貧富差距。同時描繪全球性的資源危機,包括森林、糧食和水。而透過一系列的南北極和非洲空拍,展示濕地和冰川的消亡,呼籲人們關注全球暖化危機,以及相關的氣候影響將如何影響人口眾多的富庶地區。最後,則介紹國際間對環保事務的合作和各種教育和改革行動。



這部紀錄片拍攝靈感來自導演「從空中看地球」,而技術上也是另一個突破。拍攝過程中使用了「 Cineflex 」高清攝影機,原本是軍事機械,能夠有效減輕振動從而獲得高清畫面。由於需跨越多國,每次攝製後都要立即檢驗結果。最後片子是由 448 個小時的影片中精心剪輯而成。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